房明刚 |
2013-01-08 07:25 |
日照家谱虽全但疑点重重
第一点:我老家谱明确详细记载永乐2年聚谭兄弟自小云南乌沙卫邯岭系斑鸠嘴小楼村迁到坊子下房庄,当时同行9人,3人居即墨,2人居青州,另外两人下落不明。房成宪说即墨北阡老祖和我们来自一个地方,也证明了我们老家谱的可信性。日照家谱只是说元末,没有明确年份。
第二点:日照家谱已到29世,但我们和即墨的家谱都仅仅到19世,差10世左右,即便是元末到永乐2年,中间也不过只有50年的差距,怎么就差了10世呢???
第三点:我们家谱是明到康熙修,民国21年重修,光绪29年重修,日照家谱只是民国34年书(没有提及重修)
欢迎各位宗亲一起探讨解疑
明洪武2年,这个说法应该不对!(但永乐2年移民到山东可以和我们坊子家谱和即墨家谱一致)
注:明洪武年间从***大槐树大规模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18次:
1、一三七三年。“(洪武)六年,徒山西真定民屯凤阳。”
2、一三七六年。“(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业者于凤阳屯田,遣赍人冬衣给之。”(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
3、一三八零年。“(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
4、一三八八年。“(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住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
5、一三八九年。“(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十七十二顷。”
6、一三八九年。“(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民张丛整等一百一十六广告愿应募屯田,户部以闻,命赏从整等钞锭,送后都督佥事徐礼分田给之。”
7、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等在大同等地屯田。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民丁七卫。……每卫五千六百人。”
8、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迁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七府徒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
9、一三九五年。“(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山西马步官军二万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10、一四零二年。“(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赐之钞,复五年。”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户部遣官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
11、一四零三年。“(永乐)元年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其余有罪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12、一四零四年。“(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
“(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3、一四零五年。“(永乐)三年九月,徒山西民万户实北平。”
“(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4、一四零六年。“(永乐)四年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吏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15、一四零七年,“(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16、一四一四年。“(永乐)十二年三月,上以其(隆庆)当要冲,而土宜稼樯,改为隆庆州……而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 “本州原编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红门,黄报,白庙,版桥,富裕,红寺六屯,谓之前十里,谪发为事官吏充之。榆林、双营、西桑园、泥河、岔道、新庄、东园、宝林、早民九屯,连关厢谓之后十里,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充之,每户拔田五十亩,任种办纳粮差。”
17、一四一六年。“(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徒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 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
18、一四一七年。“(永乐)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拔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