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海光 |
2009-05-07 21:13 |
东阿县鱼山房氏族谱序
东阿县鱼山房氏族谱记载 房氏,古夏津人。于戊午(1258年)迁居于东阿县之鱼山。始祖茔有元大德六年(1302年)碑,志载甚详。 今将碑文开列于后 君姓房氏其祖高唐州夏津人也戊午年迁居于东平州东阿县鱼山寓居祖父不记名讳祖母宋氏父讳泉母刘氏讳聚娶林氏再李氏先林氏生二子 讳珍娶邢氏生 子 女孙娶 成氏次 讳伟娶曹氏伟前卒长女适林次适包三女适魏房氏古茔在夏津东南三十里之顺化乡旧庄 大元大德六年 二月吉日立碑于始祖茔前。右碑文模糊不能读者颇多,大略如此。谨按戊午年未注明时代,不敢臆说。其大元大德六年则元成宗立之八年,自壬寅以后至銮祖墓碑,大明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年)以前,约数世无碑志可考,良可慨也。銮祖墓在始祖茔东数百步之新阡,自是多碑志可考,且时代未远,父老传闻多寄之楮墨,故后世得而详志云。 世次十六字开列于后: 家垂燕义 广继永传 福衍隆美 仁怀利安 一九八六年后续世次三十二字继之开列于后: 尊祖敬宗 道德贤良 世代昌盛 昭宪恒祥 贞孝为善 文武升殿 瑞兴常久 万古高尚。
房氏族谱重修叙 族之有谱尚矣。房氏自戊午年(1258年)迁居东阿县鱼山(见元大德六年碑),迄今光绪壬午(1882年)约六百余年,谱系虽不时增修,然皆各叙近支,未有合众支而通谱之者。自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年),堂叔觐光讳庆显与族叔仲仁先生讳择里等始合而纂之,迄今四十余年,其谱虽在,然以后续人丁,则势不及详。愚素有志,苦无暇日,去年冬,族叔绳武名可嗣、堂叔骏一名云骅、堂弟叶笙名家镛、族侄孙翰卿名燕林等共为增补,愚一见甚喜,以为数十年未了之愿,一旦而偿,诚快事也。事竣,绳武叔嘱叙于余,夫族谱之作,其义甚远,愚之学岂足以及之?然事之缘起,人之功力不可以不详也。若尊祖敬宗之大义,高明者自能阐发之,更无待余之琐琐云尔。 甲戌岁贡生 甲山 薰沐谨撰 大清光绪八年岁次壬午(1882年)桐月吉日
房氏族谱续修序 族之有谱所系大矣。余姓房氏,古夏津人。自戊午年(按祖碑文在元大德以前)迁居东阿鱼山,迄今光绪丁未(1907年)约六百余载,纂修族谱者,道光十六年(1836年)予祖觐光名庆显与族祖择里等略为修之;光绪壬午(1882年)余父叶笙名家镛与服祖骏一名云骅、族侄翰卿名燕林、族祖绳武名可嗣,始合众族而纂之。自此厥后,续生人丁繁衍,不可胜记。所以今冬予与堂弟贡西名垂琅、族祖可行、族兄善闻名昌言、族叔仙峰名蓬山、族弟竹卿名垂冉、族兄润甫名垂泽、族孙绍典名翼谟、族侄相臣名燕卿、族兄继庵名昌业、族侄祥绂名麟征、族孙子厚名翼丰、共为增补,而众愿皆偿矣。若尊祖敬宗之大义,高明者自能阐发之,无待余琐琐云。是所望于后修者。 文策名垂典沐手谨撰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1907年)腊月上浣之吉
房氏族谱续修序 族之有谱由来久矣。况我房氏以帝尧之裔,让位于舜,舜乃封之,房陵是吾族之始祖,末尝不以谦让为尚也。自是厥后,汉有伯武,隋有恭懿、彦谦,唐有元龄与琯,以及五代之长瑜,尝劝化世人,坐守画一,以荷析薪。凡吾族勋业昭彰,固皆有谦让之德者也。迄元大德间处于高唐,则与绵驹共著。迁于鱼山,则闻子建遗风,龙山环其右,虎窟居于左,黄河蜿蜒自西而来,狼溪纡迥由东而至。得川岳钟毓之灵气,荷祖宗培植之厚恩,是以户口繁盛,子孙众多,出仕者为名宦,典试者为良臣,虽非阀阅家声,亦可称诗书门第焉。前重修族谱,系光绪壬午(1882年)有一峰祖考据甚详,言简意赅,愚勿庸赘。愚勉为是叙者,固深知长辈之遵时政(现各处修乡土志),又甚望各支之敦宗睦族,上有以继祖德,下有以启后人,是则吾族之深幸也夫。 乙酉科拔贡举人拣选知县前署观城县教谕 现署福山县训导燕臣 薰沐谨撰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1907年)腊月上浣之吉 房氏族谱续修序 尊祖敬宗之道,首在谱系常修,世序不紊。我房氏族谱叔祖觐光等纂修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服祖骏一、堂伯叶笙等续修于光绪八年(1882年);堂兄文策等又续修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均有序可考。迄今四十余年,人丁繁衍,户口增益,理应重修。恐世远年延有所失稽,予族弟垂楼字巨庵有鉴于此,肫肫以修谱为念,商诸阖族老幼、异乡同宗,询谋佥同,慨然俱有续修之意,即纠合族中之通晓文墨及有才能者,各尽所长,起而修之。一遵先祖之法例,疑者仍缺其疑,失传者仍依其旧,不参己见,不敢臆度,按支增续,十数日而谱成。嘱序于予,夫予之固陋,奚足为文?特胪陈梗概,后有及时续修者,是予之所厚望也夫。 清庠生辛亥科孝廉方正 垂琅字贡西沐手撰
监修:家肃字静斋 家斋字文轩 垂楼字巨庵 垂琅字贡西 东瀛字际唐 麟徵字祥绂 翼贵字佐臣 翼申 续修:垂干字子贡 垂乐字和亭 燕礼字敬廷 燕超字俊轶 才广字冠九 缮写:燕兴字介卿 武广字丕承 翼信字伯诚 燕卫字绍康 继舜字历田 职务:垂璋字次圭 垂磊字凤亭 翼恒字德斋 燕敬字肃斋 燕进字毅轩、翼修字琢如 中华民国叁拾伍年岁丙戌(1946年)花月上浣之吉 房氏族谱续修序
尝闻有句古语:“祖德宗功千载泽,子承孙继万年春。”由此而起,祖辈之功德是后代的精神财富,子孙继承则能永保发达兴旺。然而没有谱系,祖宗之功德不能记,没有记载子孙无法继承,所以族谱之及时续修乃是尊祖敬宗、承先启后、分清支别、慎终追远,是有关全族神圣庄严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对续谱一事应从灵魂深处有个正确认识。 我房氏素以谦让为尚,兼得川岳灵淑之气,是以户口繁盛,子孙众多,文人武士不鲜,通诗礼者颇多,英俊杰出为仕者不乏其人,德高望重名闻远近者亦在所多有,此是我先辈之功德所在,更是我们后辈值得赞颂而更应力争发扬广大也。 我族有谱以来,曾及时多次续修,均有谱序载之甚详。是以至今支脉不紊,世代清晰,使我后辈有据可考,有章可依。这是我族若干前辈机智明敏及时操劳尽力为族负责之功绩,不能不使我们肃然崇敬。 回顾自上次续谱已四十余年矣,其间习俗变化甚大,社会发展很快,人事更替较繁,户口增益也多,甚至还有失谱者,若不及时续修,实有失续之危险。面对这一紧要关键,本族原籍鱼山老幼认为,族谱之续修是当前不能容缓之事,必须抓紧进行,不然,势必上要辜负祖辈,下也难答子孙,追悔莫及。因此定下续修族谱的决心,又商诸阖族异乡同宗,统一续修意见,组织本族通晓文墨者,因人制宜,各尽所能,同心协力,起而修之。 在进行之初,首先议定在人民政府有尊重宗教信仰的政策,我们宗族信仰是永远不忘根本,分清支别,力求祖孙伯叔侄男不紊乱。因此,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把续谱办作续家史,使之真正成为尊老爱幼的具体行动,不搞封建迷信,节约开支,谱中续修格式仍遵先祖范例,不参己见,按支增修,外出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争取续全,不苟且了事。在此精神指导下通力协作月余时间续修告成。 后议及谱序,嘱文于余及族侄翼信,余及族侄自觉才疏学浅,慨不敢当,族人委托又不能固辞,故勉述其梗概,辱为此序。至于续谱之深意要旨和精辟大义,深望于后修者再阐发之则是。无能语于斯。
敬序 公元一九八六年桐月吉日
一九八六年桐月续修族谱人名单: 监修:家朋 垂英 垂才 燕忠 岱燕 翼福 翼训 翼德 翼振 继禹 续修:式燕 翼信 广毓 广福 继善 继丁 继利 职务:秀水 燕省 燕海 翼德 翼庭 翼华 翼武 庆广 银山监修续修:法章 居才 居爱 守礼 守仁 广华 广辉 毓才 北纪庄续修:翼栾 翼贞 翼松 翼江 广东 山窝续修:垂才 垂友 燕珍 燕居 燕宽 燕德 燕平 翼仁 直东峪续修:翼连 翼谟 广盈 广柱 继芳 铜城镇续修:翼运 继贞 东阿镇续修:翼东 翼祥 徐屯续修:燕江 翼唐 翼存 广明 汶上范庙续修:翼明
房氏族谱续修序
在去年11月末,鱼山房氏族谱续修公告发布时,已经表明:国有史,地有志,家则有谱,是古今通例。国有史,则可以史为鉴。而家有谱,且常续不辍,则可使族人世系不紊,长次辈分有序,宗络承继相属分明,族间贤能者之勋绩昭彰不泯,不以世代久远而忘记,不以迁居异地而失续,溯祖而知原于一脉,下沿而知一脉相传,使族人恩谊笃厚不绝,世代绵延。瞻视谱卷,宛如并世相亲,同堂共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长盛不衰,与时俱进,实乃有赖于续谱之功德。凡此要义,各有所释,不可尽述,而高明者自能阐发之,所以我族先贤只以一言以蔽之:“族之有谱尚矣”。为此,历代鱼山房氏曾有多位先贤,他们不畏时艰,不惮烦劳,业已创修、续修过五次(详见谱序),但仍不无缺憾,距上次族谱续修虽然仅时隔22载,但鉴于其间新增人口繁盛,人口迁徙频仍,而且地域分布愈加广远,而深谙族事者已至耄耋之年,族谱续修,势不容缓。此次族谱续修,首先得力于族人如义公的率先倡议与鼎力资助,其后,于去年11月中旬正式启始,由族人式燕、法章、燕海、义梅、义军、如义、房奇诸位同心协力发起,继而有燕宁、义信、义训、义红、义连、义柏、广苓、广奎、继丁、永平、永军诸位竭诚相从,由以上人员组成鱼山房氏族谱续修委员会。而异居各地的宗亲随之先后设立相应组织。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同时,安装了配有打印机的网络电脑、专用电话,使交流沟通、信息传递、资料查阅收集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通过精心策划,分项实施,有效推进,全面落实,迄今历时半载,一部臻于完备的新族谱即将问世,以之足可壮我家声,振我族威,上报祖先,下泽子孙。是我族最值得庆幸的空前义举,功德无量。其间,为溯祖联宗,有关人员北上夏津,南下开河、房桃园,东赴淄博张店,西询究房麻口,追本穷源,虔诚毕现。为力求修为一方范谱,忠实厉行采访至周,审校至严,尊重史实,宁缺毋滥,严防苟且穿凿,力避浮薄妄断。为成其义举,有光辉、广顺等数十族人慷慨捐款,乐为人先,少者数百,多者上万,重义输诚,盛名斐然。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水之有本源,犹人生始原一脉。考我房氏,系帝尧之裔,尧禅位于舜,舜乃封尧之子丹朱于房,丹朱嗣子陵袭封后,遂以封地为姓,史称房陵,为我房氏开姓始祖,迄今已越四千余年。考本族根源,据鱼山房氏始祖茔元大德六年(1302年)碑记载:“君姓房氏,其祖高唐州夏津人也,戊午年(1258年)迁居于东平州东阿县鱼山寓居。祖父不记名讳,祖母宋氏。”该碑志所证,理当确信,勿庸置疑。此次,东阿鱼山与夏津房庄宗亲共论家族源起,乃认知讳开国、讳宋氏共为本族之始祖。始祖父久而失讳之缺憾始得弥补。始祖母系与房庄仅一河(马颊河)之隔的雷集镇大官屯人,历世以来,房庄房氏与大官屯宋氏仍沿袭老表亲称谓。又据鱼山房氏族谱记载:“其大元大德六年(1302年)以后,至銮祖墓碑大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以前,约数世无碑志可考,良可慨也。”由此而知,其间失续230余年,致使人口流转迁徙之轨迹,漫无可考。邹城房桃园房氏,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思公之八至十代孙为其所立碑记载:“祖居高唐夏津县,后迁于东平州东阿县鱼山村。迨公因世乱同其父遂卜居于斯焉。”据此,房桃园房氏迁自鱼山,与夏津房庄、东阿鱼山房氏原于一祖,确信无疑。据考,其迁徙时间至晚当在明初,或许更为提前。其他同宗迁徙概况,遗谱俱载,无须赘言。又,据鱼山房氏族谱记载:我房氏,原籍青州府益都县,一迁夏津,再迁鱼山。清初曾任山西猗氏县、江南青浦县县令的拱极祖,在其载入东阿旧县志的传记中亦有“世系北海(即青州地域)房氏”的记载,所以本族房氏原籍为青州(府),可谓有据可循。为进一步寻根溯源,今年3月中旬,有关人员同赴淄博张店房家村考询,据其遗谱记载:张店房家村与夏津房庄、东阿鱼山、高唐房庙、长清大房庄、周村大小房家庄、邹平房家桥、大临池大小房家庄等处房氏都为同宗,其遗谱竟详载以上房氏数世部分先祖之名状。而且其遗谱确认,上述各地房氏俱系唐房玄龄之苗裔,所历“至康熙年间五十四世”,后因数遭兵燹而失续。其言凿凿,不容不信。据此,深望智能之士着力探究补证,勿致失之交臂。 新族谱增设了尊祖楹联等珍贵图文照片、世系表、宗亲迁徙分布图、字辈对照表、人物志及各类人才表、遗谱序文手书录、族谱续修捐款名单,附设了房氏宗亲通讯录。族谱主干部分,即世系人员表,仍尊先祖所创排支序范例。通瞻此族谱,耳目一新。其内容完备,体例合理,版式新颖。辨释所增诸项,底蕴洞见。“始祖 宗人共瞻”之尊祖楹联,冠以谱首,开宗明义,讳开国、讳宋氏为本族同宗共认同尊之始祖,万千宗人皆系始祖一脉相传,为同一血缘之宗亲,使人顿生尊祖敬宗之意。而且,由楹联识记略知溯祖联宗之缘起及过程。所载图片,弥足珍贵。以碑文图片展示鱼山、房桃园同宗迁徙实证;以风貌图片展现同宗居地瑰丽自然风貌、丰厚人文景观、川岳钟毓之灵气;以续谱人员活动图片,展现此次续谱多方面真情实况,尤其同宗至真至诚的融融亲情,活灵活现。所载世系表,分列各宗支世系脉络,承继相属条分缕析,了如指掌。所载宗亲分布图,图示宗亲迁徙轨迹,将宗亲群居地详加标示,共为一图,旨在不以异处而浇漓、不以世远而失续。所载宗亲字辈对照表,俱将夏津房庄、东阿鱼山、淄博张店房家村等八处同宗辈分命字依次排列,使各地同宗辈分归于一统,有序不紊,依之续论无误,以免相对不识,形同陌路。所载人物志及各类人才表,陈列我族部分人物概况,彰显我族人才辈出,勋绩非凡。但因资料缺失,辑撰实难,有失完全。仅以资料较为齐备的鱼山籍同宗为例,已足见我族人才之盛。旧时,尤其在科举取仕盛行的明清时代,鱼山同宗先后创办了吾山书院、房氏书楼,私塾教育亦世代相沿,历久不衰,科举及第者达130余人,令世人刮目。上至进士,下至岁贡生、举人,代不乏人。直至清末,在一次泰安府考中,尚有“半榜房”之实,旧时,素有“东阿文化于刘王,鱼山房紧跟上”之盛誉。现代,鱼山籍同宗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迄今有百余人,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研究生;有相当一批县处级乃至厅级以上职务者以及杰出专业人才;创业辉煌人士不断涌现。古往今来,我族英才荟萃,灿若晨星。世系人员表,共载入本族现世人口9900余人,我族之兴旺昌盛,名至实归。所载遗谱序文手书录,既昭示我族先贤不畏时艰、不惮烦劳纂修族谱的赫赫功德,又极具书法艺术价值,值得效法。 值此新族谱即将出版问世之际,续修委员会嘱我作序。我不敢以固陋浅薄为辞,谨遵所嘱,慎为此文,以充缺为序。
谨序(义梅执笔) 二0 0九年四月六日
按房氏自夏津宋氏祖母迁居东阿县鱼山之时,在元大德六年前之戊午年,未定明时代。按元大德六年岁次系壬寅,自祖母迁居鱼山后世泉祖、聚祖、珍祖、伟祖数世始至銮祖,定非壬寅年前之一戊午也,明甚。非然,何能已有数世也?特此间失考耳。崇瑞祖为四世之祖,系泉祖、聚祖、珍祖、伟祖之后,均不敢臆说。而崇瑞祖之茔地在始祖茔地旁,以理推之,一世祖銮祖迁茔于始祖茔地之东,崇瑞祖之茔地在始祖茔地之西,皆系依茔迁茔,皆为泉祖、聚祖、珍祖、伟祖之后裔。特前数世失传与銮祖失传等耳,岂有他说?俟考。 十四世孙垂干识
徐家屯一支 房氏原籍青州府益都县,宋时迁居东昌府夏津县。自元初迁居东阿县,居鱼山。茔于鱼山之西北。元明之乱,族系支派与名讳数世失传。至嘉靖年间又迁茔于山南,祖讳攸宁,现有碑志,后永昌祖字厥后亦茔其次,祖母张氏又迁居徐家屯,遂茔于庄东焉。
银山一支 闻之姓者,生也。始祖之所生,族者属也。子孙相联属,是故家之有谱,犹江河袤地松柏植山。流分派别而同源;叶密植疏而一本者也。余房姓者,按遗谱云:世居益都县,一迁夏津,再迁鱼山。流离之日,世系莫传。幸鱼山西北有阡焉,阡地三亩,前有石猴,隅有四至,供卓胪列,残碣依然。其志云:始祖父失讳,始祖母宋氏,传泉传聚传珍传伟。后因河伯之虐,兵灾之苦,门楣寥落,至銮祖上数世无考。銮为兄,其弟失讳,銮守故封,弟迁丁家庄,亦有碑可考。但风霜剥蚀,模糊之间似有子能二字。以鱼山谱考之,信不爽矣。至琰祖又迁银山。自此诸谱庶为有据。特志数语,永为子子孙孙万世无或悞云。 天下事,分则疏,合则亲,况宗族乎?故疏者必使相亲,亲者务要弥笃,则通谱尚矣。我房氏落居银山一支,迁自丁家庄,始自鱼山。虽系同宗,未曾通谱。今民国丙戌春,我族弟垂楼字巨庵重修族谱,通知异乡同宗,银山阖族忻然乐从,东瀛、居铎、守纲等齐来助工。谱成略叙本末,以使后世有所考云。
邹城房桃园一支 邹城房桃园房氏,祖居高唐州夏津,于戊午(1258年)迁居东平州东阿县鱼山寓居,元明之交,迨公因世乱同其父迁居于邹城洪山元阳,因姓房称山头名为梁山。后迁居于柿园,再迁居于桃园,以姓取名为房桃园。迨公之后,数世失传,至泰华、泰荣为其有世系可考的一世祖,历传至今,世系不紊,宗络传承相属分明。与夏津房庄、东阿鱼山房氏同为始祖父讳开国、始祖母讳宋氏之后裔。值此鱼山第六次纂修族谱之时,在与鱼山房氏数百年以来未曾通谱的情况下,房桃园房氏有连、有顺、清平、清义、清同及昌廷、有琪、清典、清宝、祥生诸公,协同修谱,一举功成,足可上报先祖,下泽子孙。谱成之时,特以之为记。
鱼山房氏族谱续修委员会 房桃园族谱续修理事会 二0 0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