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经典诵读: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

房氏文化、房氏网、中华房氏网、天下无二房、房氏宗亲网、房氏、房姓 -> 房家书院 -> 经典诵读: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房伟铭 2011-10-01 21:45

经典诵读: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德慧智教育,运用经典诵读的方法,能够产生使婴幼儿德、慧、智平衡发展的良好功效,使他们在人生起步的两大先天人生时期正常健康地发育成长。但是,当孩子们一旦进入幼儿时期以后,由于是处在先天中的后天状态,处在德一的状态之中,智识初开而全无任何分辨能力和鉴别能力,对于外界接踵而来的一切信息,都是全盘感受和接收的状态。对于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的鉴别分析,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培养,正确习性的养成也需要成年人的引领。 
    进行德慧智教育的家庭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让幼儿早期学会和养成反躬自省、自我批评的习性。使他们在人生的早期,就及时学会校正自己的智识,预防一切违背道德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尽快建立起精神健康的防御系统。预防,永远比治疗的代价小得多。 
      关于反躬自省的方法,由于应当广泛地应用于人生六大阶段,所以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作过介绍,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在此,只是强调从幼儿生命期开始,要及早地运用这一方法的重要性,为孩子的一生奠定道德品格的坚实基础,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为孩子创造终生幸福。 
    幼儿时期,是人生最珍贵的先天人生阶段,只有先天状态才能通达自然大道,掌握宇宙真理;胎婴幼儿期,是人生的道治与德治人生阶段,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最佳时期,是“先天中修后天最易”的宝贵时期。人的精神系统是一个巨系统,它分为先天系统和后天系统。先天系统是与生俱来的性本善,她由自然真信基础上的道和德共同组成,是一种上德、上善的状态,是纯真“无为”而为的自然流露,没有任何后天意识“有为”做作的痕迹。 
      据《美联社》报道,200632,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进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沃内克的一项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在一个实验中发现:科学家手里的衣服夹子掉地上以后,他不用担心,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会过去帮他捡起来,并且还给他。他们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而且别的年龄还小、刚会爬行的儿童也会如此表现。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会爬行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一段时间后,一个婴儿看到掉在地上的小夹子,马上爬了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好像急切地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 
    研究员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这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充分验证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早已经揭示了的人类具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然特性,生命具有先天“无为而为”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的本能。这一精神生理特征,在人类婴儿的这一道治生命时期最为明显和典型,他们人人皆具有本能的“上德不德”。 
     人类精神系统的离道失德,失去上善和上德的状态,源发之始端,就在幼儿时期,就发生在幼儿后天智识系统逐步形成的阶段。是家庭的德不丰厚,父母的教育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耳濡目染、相沿成习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在自己的德治生命时期当中逐步地丢失德一的完整状态,德一精神状态迅速地发生解体,分崩离析。幼儿时期,也就格外需要重视五德在后天意识系统中的重新建构与形成。 
    人类的精神系统,如果用一棵大树作比喻,那么树根就是道,就是人的胎婴生命阶段;大树的主干就是德,就是人的幼儿时期,也是人生的先天和无为阶段。这个胎婴时期,道治的树根是否深植于真信的厚土之中,就决定着能否生长出和支撑起生命的参天大树。这个幼儿时期,德治的树干是否粗壮修直,德一的状态是否淳真、厚实、稳定,就决定着生命是否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这个象喻道与德的树根和树干,是否深植于厚土,并且粗壮笔直,同样决定着人的一生是否能经得起人世间的狂风骤雨和冰雪寒霜。因此,人生教育道德始,胎婴养虚、幼儿养性才是人类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家庭要想幸福,民族要想兴旺,国家要想富强,社会要想培养出真正杰出的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人生早期的道德教育。只有真正抓住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的道德教育,家庭、民族、国家、社会才有生机和希望! 
    我们看一看这张象喻图,当人生度过了自己的先天时期,在七岁以后也就进入了后天智识为生命主导的转折时期。后天智识一开,就需要以后天智识观念的信德为树干,承载仁德、义德、礼德、智德的树枝,没有树干就难生树枝。所以说,这个信德是承载我们后天智识系统当中五德的一个主干。德的树干与后天意识系统信德(常道的信仰、信念)的树干,这个是直接相通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可以分割的。她与德的这个树干是相通的一个整体,只是她已经完全进入了后天生命期,是以后天意识为主宰的生命阶段而已。 
    老子所说“德信也”,非常形象地表明:信,是做人之本,是德在后天系统中的基础,是在现实世界中做人能够具备仁义礼智的承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全在其中。唯有忠信、厚实、诚笃,才能承载繁茂、丰满、完整、齐全的仁义礼智四德和具有最完美的人生全过程,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8-14岁时期,是生命的仁治时期,也是一个过渡的、转折的时期。仁德的内容,历史上曾经将它细化,进行规范和分类,如同树枝的分杈,主要有慈、爱、孝、悌四种。近代还引进了西方的“感恩”,感恩心其实同样属于仁德慈爱的范畴。义德的内容,则包括忠、节、勇、恕等四种;礼德的内容,则包括诚、忍、平、和四类;智德的内容,则包括勤、检(俭)、廉、耻四类。 
    整体观察一下人类精神系统的这张全息象喻图,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道德精神建设的主次先后、根干枝叶以及轻重缓急。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进入后天意识、智识主宰生命的发展期以后,最根本的精神要素是要在后天智识系统中优先建立信德,培养常道中的忠信,生成信仰信念的“载枝”主干。这个主干非常地重要,没有它,你就没有办法承载树枝啊!只有具备了这个载枝主干,才能建立完善的人生道德观,形成健康健全的精神系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我国民族人文文化的特征完全与整个西方不同。西方各民族的发展中,文字与宗教两种元素是他们民族发展的命脉,这两种元素缺一不可。而在我国民族发展历史中,汉字和汉字中全息携带的道德精神和道德信仰却是民族发展的主要支柱。只要我们不抹杀民族的道德信仰,并且提倡她,扶植道德信仰,她就能滋养和支撑民族的健康发展。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对宗教信仰的依赖性,并不像西方那样明显。只有在社会普遍忘失了道德信念信仰之后,对宗教信仰的依赖性才自然地凸显出来。 
    纯粹的道德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汉代“文景之治”的辉煌,并且维系着汉末以前数千年的社会发展时期(本土宗教的道教诞生于汉代末期)。也就是说,在汉代末以前,中国整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唯一的、自然的道德信仰在支撑着民族的发展,创造着民族的辉煌。道德信仰也曾与宗教信仰紧密地结合,同样曾经创造过唐代“贞观之治”的千古绝唱。道德信仰和人生信念,长期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源生力。 
    自从“信仰雪崩”出现以后,几十年以来,我们共同处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人无信不立”的人生现象和社会现象,导致做人和社会整体仁德、义德、礼德、智德的准则像多米诺骨牌现象一样,整体地、连锁反应地完全倒地。信德缺失而导致的道德滑坡,已经严重到了迫在眉睫的时期。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还只是病急乱投医,是盲人瞎马式、杯水车薪式的补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尽快建立个人和家庭的道德信念、道德信仰,建立超越宗教观念的道德信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丰”。实践道德自救,才有希望和出路。建立道德信仰和实践道德修养,这样既符合自然的法则,于己于人、对国家、对民族,都具有从根本上逆转颓势和修复残垣断壁的功效。 
    人类道德的心灵,既需要在信德的基础上确立,同时也需要运用反躬自省方法的不断校正和救赎;人生的道路,也需要反躬自省的不断矫正。我们建立个人的道德心灵和道德之家,就要尽早在孩子还处在先天德一尚未朴散的生命时期,在后天智识刚萌芽的阶段,同步让孩子首先建立起淳厚的道德信仰与信念,从而全面并且牢固地支撑起后天意识精神系统的正向发展,确保其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健康顺利地完善。 
    信德的确立,要达到老子所强调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的真信状态,确保其终其一生都不会因为世俗的影响而发生动摇或放弃。同时,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在信德的基础上,学会并且坚持使用反躬自省的这一方法,在后天智识系统中建立起仁义礼智信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不断校正自己生命的航向,从而创造自己的终身幸福。
    依据传统道医和修真生理学的原理,我们曾经反复强调,先天中建后天最易。在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实践中,在孩子们八岁之前的先天生理时期,是建立道德信仰、信念的最佳时期,也是在建立信德的前提下,迅速全面建立后天意识系统中仁德、义德、礼德、智德的最佳时期。 
    在孩子们的后天意识系统中建立五德的精神元素,是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教育任务。对于幼儿而言,父母和家庭成员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极为重要,以身作则形成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比空洞的说教胜似百倍。 
    在婴幼儿的德育中,除了运用经典的丰富能量供养孩子精神系统中的慧识之外,运用道德在孩子们的后天意识系统中尽快地、全面地建立五德的品格最为重要。五德品格的同步建立,能够确保孩子的后天意识系统同步从经典中摄取精神营养,并且确保后天智识健康发育,健全人格的基础,自动防御和抵制不良习性的形成和固化。先天慧识获德能,后天智识获德能,同步获得最精神。
    在培养婴幼儿后天智识系统中的五德品格时,又以首先培养信德最为关键。道德信念与信仰是信德的后天表现形态,是仁义礼智的基础和承载。没有信德的承载,任何仁义礼智方面的教育都将是水上浮萍,华而不实终成空,都将是空洞无力的口头说教。婴幼儿后天智识中信德的建立,全在于父母和家庭教育的培养和提倡,这就如同成年人的信仰全在于社会和国家的教育与提倡一样。家庭父母自己首先需要建立尊道贵德的道德的信念和信仰,并且指导孩子建立和形成坚实的信德基础。 
      在幼儿后天意识系统中建立五德,最重要的是首先在建立信德的基础上同步建立仁德。仁德是五德之首,是百善之端。仁德的培养和建立,要高度重视老子所说的:“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后天意识系统中仁德的生成,要细化,从简易、容易之处进行培养和教育。仁德的细化,又分为慈、爱、孝、悌四个子系统。 
    这四个子系统,儒学中都有详细的阐释,我们可以逐步展开进行介绍。仁德心,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基本素养,是健康向上人生的基本前提,更是快乐生活的源泉。 
    西方文化中没有“孝悌”的专用词汇,但却还是将爱进行了细化,又分出子系统,感恩心就是爱这一子系统中的一个子支。这种细化对于离道失德严重的社会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感恩心中概括了孝与悌的内涵。慈爱与感恩同样可以构成一对和谐的整体,就如同慈爱与孝悌一样是一对和谐的整体,只是感恩心的泛义化更为广阔而已。 
    在现代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完全缺失了父母亲对孩子们仁德心的教育和培养。家长们、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仁德中慈爱关怀的付出,却忘记了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应当同时给他们写上孝悌与感恩这几个字。忘记了培养子女和学生的孝悌心与感恩心,我们要知道培养孩子的孝悌心与感恩心,并不是真的寄托希望,得到孩子的回报与感恩,而是要培养孩子的仁者之心,为人之道。 
    养而不教以五德,则是父母的过失。不及时地、细腻地、完整地教育孩子们恪守五德,就必然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并且必然会对做父母的也造成伤害,这种反作用力是客观存在的。 
      有一则新闻报道说,河北省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街头拉小提琴卖艺三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而他那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不知自己年迈的老父提着小提琴沿街卖艺。赵老先生的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是人子之父仁德慈爱的表现,但是却并不足取,并不值得仿效。因为孩子不知情,身教仁德当中缺失了孝悌与感恩的另一半,孩子没有同步生成仁孝心、感恩心,也就不是完整的爱。 
    2004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份,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走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而今年端午节,报端又批露了一名大学生因为嫌弃母亲寒碜丢面子,抱怨千里迢迢送来粽子的老母,将亲生母亲强拒于学校大门之外,让老母痛泪纵横而去。 
      现代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接一代的啃老族、负心族、欺心族的病根到底在哪儿?如何进行补救呢?  

    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我们的民族遗失得太久,信德迟迟难以确立。家庭教育、国家教育都得承担起反省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为人父母者在慈爱关怀中,切切不可以忘记仁德的教育的完整性,不要忘记教育孩子在后天意识系统中生成仁孝心和感恩心。 

      “道生之而德畜之”,天地无私的赐予,父母的慈爱,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以及树木花草带来的清新空气,与动物和谐相处带来的自然气息,各种食物给我们肉体带来的能量……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我们必须仁爱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只有具备仁慈博爱和仁孝感恩的心,才容易被万物无私的奉献所感动,感动的心必然会充满感激而产生回应,保持感激心的人终生都会充满快乐,幸运也会永远相随不弃。因为仁者恒乐,因为只有知道仁孝和感恩的人,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充实,更美好。 

    感恩心的培养生成,是慈爱仁德的基础。仁爱感恩,是对大道自然和万物无私赐予的心灵回应;仁爱感恩,是对父母恩赐生命的心灵颂歌;仁爱感恩,是对有限生命和自然资源的珍惜;仁爱感恩,是对生存环境状态改变升华的体悟;仁爱感恩,是对已经获得与成功拥有的反思;仁爱感恩,是对人生挫折、失败、困苦、疾病的最好医治;仁爱感恩,是对众多陌路关爱者的能量回报。 

    祝福我们在德慧智教育中,人人都能诞生一颗永恒的仁德慈爱感恩心!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在给朋友的回信里这样写道:“感谢上帝!贼只是偷了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性命;贼只偷了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面对失盗,罗斯福豁达大度,既没有仇恨诅咒小偷,也没有自怨自艾,他反而在坏事中找到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种非凡的气度得益于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这个故事,也就是在默默地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感恩生活。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和无奈都需要勇敢地面对,要仁心慈怀地解析,机智幽默地处理。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很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那么,感恩心的生活,感恩别人得到的回报毕竟是善良。我们仁爱地感恩生活中的一切,那么生活将会赐予我们灿烂的阳光照亮心身。仁爱感恩,将使我们永远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完美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信念。 

    人们心灵中最大的悲剧与不幸,莫过于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只有别人对不起我。” 
    鲁道夫·史代纳,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曾说,人类为了使自己更为富足,便从外在环境取用各种东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但若不能对由外而来的东西心怀感谢、尊敬,便无法真正使外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这不管是对形成身体养分的食物,或头脑中运作的知识都是相同的道理。“感谢”或“敬畏”,是人类与外面世界取得关联的重要感情。 

      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会对你真情而自然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你希望听到这样的话吗?你希望将来你的孩子能主动地帮你梳理一下银白的头发,或者递上一条温暖的毛巾擦一擦沟壑满布的脸庞吗?你希望你所教导的学生,一生都能回忆起你所传授的金玉良言吗?你希望你所资助的学生所学的不单纯是知识,而真正能够成为人才吗?那么就得让家庭与社会一起,共同教会孩子们拥有仁德感恩心。 

    婴幼儿时期后天意识系统中的仁德培养,首先是要教会孩子说“爱”和“感谢”。

    在经典诵读中,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热爱老子、热爱孔子,热爱炎黄祖先,热爱作者的经典,感恩经典赐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营养,帮助我们道德品格的完善和获得丰富的滋养。 

      在经典诵读之前,教会孩子说:

    我爱老子爷爷,我爱孔子爷爷;我爱《德道经》,我爱※※经。

    在诵读完经典以后,要教孩子说:

    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日常生活中,吃饭是每日三餐必定重复的事情,也是教育孩子培养仁德感恩心的时机,在婴幼儿教育中应当善加利用。

    每餐开始吃饭之前,陪同孩子一起诵念:

    感恩自然大道,道生德养万物;饮食入腹养身,常思回报宏恩。

    当孩子开智求知能接受和初步理解时,教育者还应当引导孩子饭前三思: 

    一思,为什么要吃饭?我的身体需要能量,食物进入身体提供我们生存的能量。这些能量将充满全身,我对被吃进体内的食物感恩。 

      二思,能吃到这餐饭我很高兴,世上还有许多人吃不到饭,忍饥挨饿,我要珍惜这顿饭,感谢社会和父母亲,长大要回报父母和社会。 

    三思,食物从哪里来?想一想道生德养,天德地慈,雨水祥风,农民辛勤耕种,工人辛苦加工,父母辛酸慈爱。自然万物和社会爱我、助我,我要热爱自然万物和社会;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人人为我而辛劳,长大我为人人作回报。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要让孩子早期就学会仁德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万物和他人。学会尊重自然和他人的劳动,也就在完善着我们自己。要从小,就培养为社会奉献、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品格。 

    美国哲学家赫舍尔说过,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做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饭前的这种培养仁德感恩心,并不仅仅单纯是精神系统的培养、道德品格的培养。从前面介绍过的小学生对着饭赞美和咒骂试验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任何物质的能量是双向互动的,仁德感恩地对待饭菜,不仅可以在短短的静默中使胃部的血液充盈,胃酸分泌增加;而且所吞食的饭菜必定更为容易消化,营养成分能够更充分地被分解和吸收。古人食不语和食前静默的传统,其实含有丰富的就餐心理卫生的意义。 

      培养仁德感恩心,能够使人心灵仁慈柔容,回归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状态。我们感悟到对于宇宙最高力量大道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食物的珍惜,对身边一切的尊重。建立仁德感恩意识,意味着承担生命的责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召唤。仁德感恩心,能使人体会到生活是平等地获得与相互奉献,而不是巧取豪夺、尔虞我诈地索取。仁德感恩意识的形成,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流露,而且是做人的道德品格和先天慧识本性的特征。 

    德慧智教育婴幼儿,应当首先抓住诵读经典和进餐这两个重要环节,培养孩子后天意识系统中的仁德、慈爱、孝悌和感恩心;还应当灵活采撷生活中、环境中的细事、小事、容易观察到的事与物,进行培养。 

    例如,有一首《感谢你》的歌词,就对我们举一反三地展开仁德感恩心培养,颇有启发性的助益: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予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蕴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这一切一切的所有。” 

    在孩子们后天意识系统中全面建立五德的正识、正知、正念,是一个道德教育系统。仁德的慈爱、孝悌、感恩、奉献心的确立,又是五德之首。仁德是五德之纲,纲举自然目张。“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仁德一旦在意识系统中牢立,其余义德、礼德、智德的确立则比较容易培养和形成。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先暂时只介绍五德之纲的仁德培养,大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自己再去展开。(德慧智教育网)


房永定 2011-10-02 07:39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又回到了过去,上大学是要凭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份的,可是现在呢???????????????
      孩子们后天意识系统中全面建立五德的正识、正知、正念,是一个道德教育系统。仁德的慈爱、孝悌、感恩、奉献心的确立,又是五德之首。仁德是五德之纲,纲举自然目张。“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仁德一旦在意识系统中牢立,其余义德、礼德、智德的确立则比较容易培养和形成。



查看完整版本: [-- 经典诵读:培养“自省心”和“五德心”,创造孩子的终生幸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44720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