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试论松山反攻之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

房氏文化、房氏网、中华房氏网、天下无二房、房氏宗亲网、房氏、房姓 -> 西南房氏俱乐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 试论松山反攻之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房家维 2016-06-07 12:24

试论松山反攻之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试论松山反攻之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龙陵县勐冒初级中学 房家维
1942年5月4日,中国远征军败缅,日军入侵龙陵,被阻于怒江西岸后,在松山修筑永久性战略工事,并称其为“东方马其诺”。松山是当时后方战场供给输送线——滇缅公路(抗战中抢修的当时唯一的国际通道)的咽喉之地,西方媒体把它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 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开始攻击松山之敌,共十战,至1944年9月7日结束。此战,中国军队全歼日军1300多人,中国远征军付出伤亡官兵7600多人的惨重代价,可谓“惨胜”,但它在抗日战争中意义重大。


抗战胜利70年了,收复龙陵、松山已是71个年头。松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全国最大的抗战题材雕塑群也落户于此,松山战役旧址也于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但因各种原因,松山反攻之战的历史地位还没有得到官方明确的认可。
“九·一八”事变,东北开始沦陷;卢沟桥的枪声,将全国卷入战场,接着,云南成为抗战大后方;中国远征军败缅,日军进入滇西;……十四年,八年,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发生了无数次战斗,哪一次才是中国战场的转折点呢?综观整个抗日战场 ,似乎始终没有明显的转折之战。但作为个同日本殊死搏斗长达14年之久、作战地域遍布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军民伤亡以千万计的国家,怎么会连一场或几场具备重大转折意义的战役也没有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转折点”是这样解释的:指某些事件或某种形势的发展经历重要的方向性质变化或质的变化点,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或时间。作为战争,应该是由防御到反攻的变化。由于中国战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内地和东北均进入长久的相持,从防御到相持,不具备转折点的性质,转折点应从反攻开始。局部战争的胜利,也不是大反攻的序幕,更称不上转折点。例如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武汉保卫战,让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主战场由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转入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是对敌人后方的攻击,转移敌军火力,缓解国统区的压力;……
抗战真正的战略反攻是从哪里开始?回顾抗战,总会被一些假象迷惑,19458月上旬,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短短一个星期左右,日本就投降了,这是敦促日本投降的外力。试想,一场长达八年(局部十四年)的大规模战争,反攻可能只持续一个星期吗?
滇西反攻之战是拉开全面反攻序幕的大会战,而松山战役,又是滇西缅北反攻的关键。从战争形态来看,在中国境内的战略反攻,就应该是1944年开始的滇西大反攻,是战区规模的作战。持续到年底,进入1945年以后,各个战场上都发动了战略性进攻。一直持续到19458月日军投降。
再看当时内地的战场,虽然日军还有进攻,发动了“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我们在西线进攻,他们在东线进攻,看似继续相持,但明眼人很清楚,他们已经不是战略进攻,而是总溃败之前的“回光返照”。勉强凑了五十万大军,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是已经没有用了。反攻松山则不同,自从滇西收复以后,就一直在进攻,扭转为战略进攻状态。这使整个抗战形态逆转,而非局部变化。
最初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计划是很明确的:攻腾冲,守龙陵。我军反攻滇西两大主力部队与敌麈战于龙陵、腾冲之间,因松山未攻下,滇缅公路不能打通,影响抗日总反攻。后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转蒋介石紧急命令,严令第8军限期克复松山,不顾及任何牺牲。

确实,滇西战场上,松山是远征军攻坚作战收复的第一个战略要点,腾冲是攻坚作战收复的第一个县城。值得一说的是,就在滇西战场战略反攻的同时,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也在局部地区开始战略进攻,比如1944年胶东八路军的秋季攻势。胶东是八路军经营得比较好的一块根据地。其实它很长一段时间是日军的大后方,但是因为日军把中国大陆兵力抽走,往太平洋战场上输送,于是八路军胶东军区趁敌之虚发起了进攻,还先于腾冲几天收复了文登和荣成两个县城。特别巧合的是,这都发生在1944年9月,这也说明这个时期整个中国战场敌我力量的逆转。
二战军事专家戈叔亚认为:滇西反攻之战,中国人是主导方,主要战争因素——人力主要是中国的,美国提供的是一些战术技术指导和物质保障。这个合作战场应该纳入中国抗战的视角来看。中国境外的反攻,是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中国境内的就是1944年开始的滇西大反攻。而松山,是反攻开始以后我们拔掉的第一根钉子……
为了拔掉松山这根硬钉子,国民政府几乎是倾国力而为。我们从美国那儿获得了空中支持和补给,然后又投入了中国最好的部队。在日军防御力量如此强大的这样一个战场上,我们从松山撕开了一道口子,紧接着一个星期以后,又把腾冲攻了下来,又持续作战两个月,到11月初把龙陵攻破,日军开始向缅甸败退。
松山战役是国民党战场上的一面旗帜,是整个滇西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军先后投入了八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其空军地勤人员4万余人的兵力,历经大战十次,小战百余次,使用炸药6吨,是二战中使用炸药最多的一次。全歼守敌1300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英烈们的鲜血。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役,它铲除了日军设置在滇缅公路上的最大障碍。为夺取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松山战役是滇西大反攻的关键之战。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的一部分,日本公刊战史上称之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次“玉碎战”(全军覆灭)松山战役的胜利,具有雪崩性质。松山攻克以后,腾冲、龙陵、潞西日军在不到半年内迅速瓦解。由于松山战役在滇西和整个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11月,松山被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58月公布。
松山战役是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战后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7)收录了《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但蒋介石对滇缅战场评价很低,由于他和史迪威的矛盾,认为史迪威在滇缅战场浪费中国的力量,不愿意承认这个战场的成就。这是松山反攻之战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font=Ђˎ̥, serif]
松山反攻之战,是滇西大反攻的揭幕战,它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还影响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font=Ђˎ̥, serif]
西方对这次战役评价很高,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如果罗斯福的这种假设成了现实,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格局。194216,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说,“千百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一个多月后,他在一次“炉边谈话”中又说:“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来到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如此,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主战场,缅北滇西——亚洲与印度洋的结合部,松山——滇缅公路的咽喉。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缅甸如丧失,那就惨了。这样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日军进攻缅甸,既可以一举切断美英援华战略物资与孤立中国,又可以占领美英在缅甸的军事基地,伺机进攻印度,西进与德军会师中东。
松山战役的胜利,是中国远征军广大将士综合发挥各方面力量,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笔由中国人抹下的亮色,历史将永远记载下这壮烈的一笔。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七十一年前发生在云南龙陵的松山战役也正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是揭开全国大反攻序幕的艰苦之战,是国民党战场上的一面旗帜,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font=Ђˎ̥, serif]
[font=Ђˎ̥, serif]

参考资料:
1.《1944:松山战役笔记》,余戈,三联书店,2009.08;
2.《松山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资料汇编》,龙陵县委、政府,2010.12;
3.戈叔亚凤凰网博客p://o.ie.o/ie/1973713.。


查看完整版本: [-- 试论松山反攻之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118743 second(s),query:1 Gzip enabled